(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本文叙述的是一位胃肠道间质细胞瘤患者,其主要症状包括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腹胀、左上腹疼痛,伴有全身乏力、反酸、烧心等。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胃肠道间质瘤的可能性大,于是给予手术治疗,并术中送检,提示胃肠道间质细胞瘤,于是术后使用伊马替尼对患者进行化疗。
【基本信息】女,53岁
【疾病类型】胃肠道间质细胞瘤
【就诊医院】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6月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根治性切除术)药物治疗(伊马替尼)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9天,1月后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病情得到控制,各项指标均在好转
一、初次面诊
我曾于2021年6月接诊过一位胃肠道间质细胞瘤患者,患者因纳差消瘦,腹胀三月余,左上腹疼痛一月,加重一周入院。
入院前3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出血、纳差、消瘦、腹胀逐渐加重,伴全身乏力,偶尔出现有反酸烧心,无腹痛呕吐、呕血、便血或黑便等症状,院外间断口服药物(具体药物不详)治疗,但上述症状逐渐加重,1月前患者出现左上腹疼痛,特点是间断性,无明显规律,疼痛性质难以描述,程度较轻。
一周前上述症状明显加重,食量约为平时1/3,为进一步治疗前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腹胀收入住院治疗,给予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检查提示患者胃小弯侧与肝左外叶间发现不规则混杂高信号肿块影。
(MRI:胃小弯侧与肝左外叶间发现不规则混杂高信号肿块影)
二、治疗经过
自发病以来,患者食欲较差,体重下降约7kg,专科查体提示患者精神状态差,营养状况差,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胃区轻微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左上腹可闻及血管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而凝血功能,电解质,肿瘤标志物等均无异常。
根据影像学检查以及患者病史,考虑间质瘤可能性,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同意进行手术治疗,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顺利切除肿瘤,术中见肿瘤呈分叶状,包膜完整,切除肿瘤送与病理检测,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细胞瘤,术后给予患者靶向药物伊马替尼治疗。
伊马替尼治疗胃间质细胞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症状,减少患者痛苦,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小,患者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与其他靶向药相比,伊马替尼是一种弱酸激酶抑制剂,能选择性抑制BCR/ABL1融合基因,是目前治疗胃肠道间质细胞瘤患者的首选一线药物,在用药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血常规变化情况,每月检查肝功能,在开始用药的两年内,每三个月检查一次骨髓形态。
三、治疗效果
手术中证实肿块来源于胃肠道,考虑来源于大网膜,术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精神状态较前明显好转,查体提示患者心律齐,心界不大,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膨隆较前明显好转,腹壁静脉无曲张,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全腹肌张力正常。
一个月后复查,复查结果显示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各项指标正在好转,随访至今,患者病情无复发。
四、注意事项
1、平时饮食方面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类食物,做好个人防护,术后尽量流质饮食,三天后逐步恢复半流质饮食,5天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2、避免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
3、避免让自己处在长期紧张焦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保持良好心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4、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长期熬夜。
五、个人感悟
胃肠道间质细胞瘤是定位于胃肠道与肠壁及消化道浆膜面无关的间叶源性肿瘤,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与胃肠外间质瘤特征相似,肿块具有隐秘生长的特点,肿块较小时往往无明显症状,当肿块逐渐增大时,常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以及压迫其他器官出现相应的症状。
一般来讲,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病人常在超声或体检时发现,如果已经出现症状,说明肿瘤体积较大,需要尽早治疗。因此本文中的患者在明确诊断后,立即进行了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和药物治疗(伊马替尼),通过综合治疗,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生命周期也明显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