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因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就诊,有腹痛、里急后重及便血等临床症状,完善病理镜检提示结肠浸润溃疡型异常癌细胞,侵及浆膜外脂肪累及2/3周,最终被确诊为结直肠癌。经过科室病例讨论,最终给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呋喹替尼进行治疗。治疗过程顺利,无相关药物副反应、耐受性好。经过一系列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改善。
【基本信息】男,64岁
【疾病类型】结直肠癌
【就诊医院】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8月
【治疗方案】给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呋喹替尼进行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4周,长期随访
【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无相关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好,经过相关治疗,病情有所改善
一、 初次面诊
门诊今天接诊了一位老年男性患者,主要以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及粪便外观发生明显改变为主要表现。患者家族无类似病史及遗传病史。
门诊完善超声检查,报告提示下腹可见异常中等回声包块,边界清,有包膜,光点粗,分布不均。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提示升结肠肠壁不规则增厚,周围淋巴结肿大。结合患者的病史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考虑为结直肠癌。
在得到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最终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相关检查,以确诊疾病。
(CT:升结肠肠壁不规则增厚,周围淋巴结肿大)
二、 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随即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其结果显示结肠浸润溃疡型异常癌细胞,侵及浆膜外脂肪累及2/3周,脉管可见大量的癌栓,侵犯神经,上下切缘阴性,系膜淋巴结22/30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可见异常细胞肿瘤,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倾向于结直肠癌,可见异常肿块,侵袭的危险性为高度,肿瘤细胞P53(+++),CEA(+++),CA19-9(++),E-cad(-),CK20(+),CK7(-),CD44V6(-),CgA(-),Ki-67(80%+)。综上,确诊患者为结直肠癌。
确诊后予以呋喹替尼进行治疗,呋喹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属于小分子蛋白酶抑制剂,可以通过相关多种途径来阻断各种蛋白激酶,从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
呋喹替尼在进入人体后,可以通过抑制BCR-ABL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来刺激白细胞的增殖导致发病,因此本药还有一定的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作用。通过我科室病例讨论,对患者情况综合考评,最终给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呋喹替尼进行治疗,来缓解患者的症状,控制病情。
三、治疗效果
患者在接受规范治疗前,临床症状较明显,并且病情比较晚,经过综合考虑,最终决定给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呋喹替尼进行治疗。
在我的精心治疗和护士的精心护理下,药物治疗过程相对较顺利,住院治疗4周,复查CT结果提示原来病灶部位较前缩小,遂同意患者以及家属办理出院。
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者结直肠癌相关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腹痛及便血的现象减轻,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四、注意事项
1.患者日常的饮食应保证营养均衡,食物多样化,可以多吃一些比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还有优质蛋白含量较高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肉等,尽量避免进食油腻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待病情恢复后,可适当进行强度较低的运动,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五、个人感悟
结直肠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第三位和第二位。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问世,为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但是这些以T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仅在少数患者中有效。
根据文献研究报道,一般根据患者病史,超声和CT等影像检查及病理学检测特征,基本可以确诊结直肠癌。呋喹替尼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其对于结直肠癌的相关症状有比较好的治疗作用,本例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无相关不良反应,随访过程中患者整体情况良好,暂时未出现复发的情况。